榴榴杂谈

[研叔漫谈]第二十三期 长久的低效率,往往胜过急躁的执行力

榴榴杂谈 2023-05-28 07:24 出处:网络 作者:研叔智子论编辑:@榴榴

[研叔漫谈]第二十三期 长久的低效率,往往胜过急躁的执行力 

这是研叔的第99篇原创。

大家好,我是研叔。

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提升的家伙。

昨晚的文章,被自己的想法,震惊到了,想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接近梦想的创业想法。

让研叔觉得,自己是相信这个梦想是能实现的,每天结尾说的,联合影响十亿人富而喜悦,不是白日梦。

以下内容,只代表个人观点,不一定对,随便看看。

1

昨晚有了这个想法,非常兴奋,准备给自己放个假,休息一下。

给我妈打了个电话,然后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,想了很多关于伴侣的事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呢?

昨天跟我妈打电话的时候,她在电话里就说我爸每天在全国跑,不知道一天在忙什么,什么钱也赚不到。

我当时就说,他就是因为赚不到钱才天天去各个地方忙的,难道赚不到钱还要每天在家里待着吗?

然后我妈就继续说我爸,还一直说好烦。

我当时就不想继续打电话了,虽然她是我妈,但是我很讨厌她消极的情绪。

她总是自己被情绪影响,然后就会影响身边的人。

你总跟消极的人待在一起,那你也很难保持一个积极的状态。

然后我就想到,从我记事起,我妈就总是在否定我爸做的决定。

我爸要去做生意,我妈就说他瞎搞,我爸要去搞金融,她自己不懂,就说我爸被别人骗了,我爸出去跑业务,她就说我爸天天不回家,我爸待在家里,她就说我爸回来就知道躺着。

不管做什么,基本都能找出点问题来。

我妈不爱我爸吗?

当然不是,我妈最爱的就是我爸了。

但是因为她不懂那么多,所以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否定认知外的一切。

说实话,研叔以前对伴侣的要求是,女子无才便是德,想找一个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。

但是又想要一个能懂你的人,如果一个女人每天都在否定我,那我会活得非常痛苦。

因为伴侣的意义,不就是就算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你,都不支持你,她还会支持你的人吗?

研叔以前想的是,喜欢就可以在一起,就可以走一辈子。

但是现在发现,跟不合适的人在一起,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的。

要找能跟你同频共振的人在一起,朋友也是,伴侣更是。

2

世界上最高薪的劳斯莱斯销售员,一年的工资是4000万。

每天要打400个电话,每年要打36000个电话,其中28566个会接,听3秒以上的有4000个,700个会来店里瞅一瞅,100个会聊聊价格,最后成交的也就只有18个。

得出的结论是,每次拿起电话,都价值400快,虽然被拒绝的次数不少,但是只要持续努力,少量的成交也有巨大的收获,这就是《羊皮卷》里的销售精神。

往往是持久的低效率,最后战胜了急躁的执行力。

有个统计说,巴菲特80%的财富都是在60岁以后赚到的。

赚钱的秘诀是什么?

复利。

他这么多年,一直保持年化收益率20%左右。

你每年存5万,利率为50%,五十年后就是50亿。

成功的秘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无限循环,做到极致。

最近阿里迎来了大裁员,很多高管流入市场,这也进一步压缩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。

https://66img.cc/image/079FDB86-4C7C-4C99-83B6-7A5262486E71.y6E1F
https://66img.cc/image/BC937BCF-4725-4498-88E5-38E63C626317.y6zxj

在遇到危机的时候,外部很难再有增量的时候,组织和成员的目标是一致的,就是自保。

而组织的自保方案之一,就是裁员。

很多人开始贩卖廉价的焦虑,被裁员的焦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没被裁员的每天人心惶惶,担心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。

按照微积分的原理,长期都是由无数微小的短期构成的。

你不可能满眼负面信息,然后做成一件超级伟大的事。

那些被裁员信息裹挟的人,往往陷入两种极端的认知:

一种从长期来看,极度乐观,我们这个超级经济体,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第一了,太平洋对岸的那个经济体,必然要崩溃;

一种从短期来看,极度悲观,到处在裁员,消费不行,楼市不行,工作不行,经济要崩了。

但是从历史上来看,以前经历过很多更加冰冷的低谷期,经济史里的寒冬更加冰冷,影响的人更多。

但是裁掉之后的绝大多数人,都找到了自己新的谋生手段,而且建立了比以前更多的财富积累。

很多人的重大决定,都是被动的,是被历史推了一把,然后才有了后期的成功。

所以看这些新闻,不要沉浸在这样的宏大、悲观中,而是要问一句,然后呢?

对于没被裁员的人来说,你要相信,如果你真的很能打,你的能力很高,会有企业的高层,努力把你留下来,。

对于被裁员的人来说,要想一想你获得了改变自己的一次机会。

人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,在手里生意没崩的情况下,在自己的工作稳定的情况下,是很难看到其他的机会的。

而你要相信,正是这一次被动的裁员,你可能会发现能让你赚到更多财富的机会。

对于目睹这一场裁员的普通人们,想一想,看到了这样的悲观情绪,我该怎么赚钱?

一大批人员被裁会导致什么?

会有更多人涌入自媒体的赛道,去创业,转行,那这些人进入新的赛道需要什么?

学习。

于是,很多卖职场课、卖副业课、搞自媒体、搞业务链接、搞资产配置、理财课、现金流配置等,都变成了赚钱的工具。

形成了年入百万、千万的各种社群。

只要你有价值,就会有人来买单,机会往往是在变动中涌现出来的,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。

在这个时代,诞生了一些几个人的小团队,全年的利润,赚的比一个上市公司都多。

这是时代赋予的机会,以前的创业,需要成本,而在自媒体时代,创业的门槛是很低的。

而这些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,很少传递焦虑,即使描述了负面信息,也是把负面信息当作获取流量的工具。

他们本身,是不相信这种情绪的。

会主动,远离粪坑,远离垃圾人。

你想链接强者,连接更多有钱人,就多分享方法、分享逆境中你仍能找到赚钱的机会。

而这批人,也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,寻找你。

要相信,在暗处,是一直有一双眼睛在默默观察你的。

你贩卖的焦虑,你对于悲观的情绪,你对世界的消极,都有人在默默扣你得分。

天天惦记被裁员的,大概率要被裁,天天惦记赚钱的,大概率能赚到钱。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

3

朋友今天问我,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以后创业,是金融、管理之类的吗?

研叔说,都不是,创业是需要一定天赋的,太聪明的人也是不太适合创业的。

我们在创业的初期,往往是因为有了一个好的想法,或者发现了一个好的市场机会,我称它为A,当我们做了一段时间后,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商业机会出现,他会优化你最初的构想,演变成了B。

在当我们继续努力做下去的时候,我们服务了一定的客户,积累了不少的人脉,我们的生意模式会演变成C。

随着继续努力,我们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,并且做强大了一件事情,这时我们会突然发现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D,而让企业做到强大的就是这个D。

此刻你再回头看看,你会发现你最初的商业模式A和现在的D大相径庭,但是你不经过A和B和C,你是不可能有D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浮躁的创业者,看到别人成功后也直接想做D,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。

幸存者偏差,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才成功的案例,你以为做成D很简单。

但是你忽略了在从A到D的过程中,有无数死在B和C的人,他们才是你要学习的人。

往往持久的低效率,最终战胜了急躁的执行力。

过于聪明的人,或者那些MBA,他们看一个生意,可以一眼看透他的商业模式,会权衡利弊,觉得不值得干。

但是机会往往出现在你重复做一件简单的生意上,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发现隐形需求的。

所以对于创业来说,从0到1的过程,需要专业的创业知识吗?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吗?

不需要,可能需要的只是笨办法,就是坚持下去。

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

大生意,往往是“剩”者为王,你得活下去,活到最后。

而MBA,可能更适合做创业从1到100的那一步。

所以创业,我始终认为,是有天赋的。

之前有人说过,如果你想创业,你不要立刻去创业,5年之后,你还想创业,那你再去创业。

如果你的想法不够强烈,那就做好本职工作,有更多方法实现财务自由。

我是研叔,一个梦想联合影响十亿人富而喜悦的家伙。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