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榴杂谈

这8分新片尺度惊人,但绝不肤浅

榴榴杂谈 2023-04-04 16:39 出处:网络 作者:[db:作者]编辑:@榴榴
要说这几年最受关注的年轻导演,达米恩·查泽雷肯定能排进前三。

《爆裂鼓手》,无数专业影评杂志年度十佳,口碑卓越。

《爱乐之城》,威尼斯首映观众集体起立鼓掌,近年罕见。

1985年的他成为好莱坞最闪耀的创作者之一。

年纪虽小,但作品呈现绝不肤浅。

作品虽少,但每部电影都是精品。

去年12月份,等待许久的观众迎来他的第四部长片,7800万美元的成本,仅换来千万美元票房,这一次他翻车了吗?
《巴比伦》的评论非常非常两极化。

在北美口碑扑街,烂番茄上只有56%的新鲜度。

顶得最高的英文评论称它是——

“一场不可理解且难以消化的混乱。”

但是在豆瓣,它拿到了8.0的分数。

北美遇冷,在国内却有不少粉丝喜欢。
有人说:这就是美国版的《逐梦演艺圈》。

也有人说:这是关于好莱坞最好的电影,真正的好莱坞往事。

如果你非常喜欢电影,对电影有种执着的热爱,并且能接受非类型化叙事,那你一定不要错过它。

看《巴比伦》一定是一个挑战。

这部电影很长,超过三小时,但是一旦陷入就是欲仙欲死。

它尺度惊人——

裸体派对、聚众淫乱、吸毒行凶,污得简直没法看,R级都快限制不住了,绿色冲浪,咱就不放图了。
这是发生在1920年好莱坞的故事。

在电影行业发展初期,一切都是混乱又新奇的。

三位主角正处于人生的转变期。

内莉,一个大胆的新泽西女孩,怀揣着做演员的梦想来到洛杉矶。

纸醉金迷的郊外别墅,演艺圈夜夜笙歌,大明星、制片人都开着豪华汽车乘着夜色驶进一个个派对。

空气中,都弥漫着金钱和可卡因的气味。

很多怀抱着好莱坞之梦的年轻人,都想着混进这些派对。

内莉也一样。

她的名字不在邀请名单中,被保安拦下。

很好运的,她遇上了一个在派对打杂工的小伙子,曼尼,他帮助她进入了派对。
这一夜,是内莉的幸运夜。

她遇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和一件事。

在派对上,她嗑嗨了,一路爬到派对最高的桌子上,放纵地跳着浪荡的舞蹈,这一切都被一位狂怒的制片人看到——

制片人在远处指了一下内莉。

“就她了。”
原来,制片人的电影正在拍摄中,而女配角却已经昏死在狂欢的派对中,无法进行明日的拍摄。

内莉,幸运地顶替了那位女孩。

她的星光人生很快就展开了。

性格外向的她在表演中几乎没有包袱,表情流畅,舞姿优美,收放自如的哭戏震惊到了导演。
经此一役,她成为了导演的御用演员,凭着性感的形象在好莱坞爆红。

片约纷至沓来,一切如梦似幻。
曼尼,那个派对上的小伙子,也在那一夜遇上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——杰克·科纳德(布拉德·皮特饰演)。

杰克是功成名就的大明星。

在20年代,电影行业飞速发展,进入这一行有时候只需要别人的一声招呼。

这次偶遇里,他搭上了对方的顺风车。
从一个小助理开始,在片场负责接洽群演,租借机器,然后一步步在米高梅站稳了地步。

他的职业道路一飞冲天。

在有声片出现后,他迅速抓住机会,成为了音效总监。
好运气,猛烈地砸到年轻人头上,但是,终将也迎来耗尽的一天。

在默声片时代跨越到有声片的时代里,很多人都从天空上掉了下来。

第一只鸟,就是内莉。

她的声音尖锐,吐词不流畅,这些问题在大银幕上都被放大了。

她性感艳丽的形象,也不再符合有声片时代的审美。

在不自信的痛苦中,她开始挥霍无度,赌博度日,美梦瞬间陨落,金钱散尽。
第二只鸟,是杰克。

这位万众瞩目的大明星,连续两次电影失败。

他偷偷跑到电影院,观察观众们的反应,重头的吻戏一出,观众们纷纷忍不住爆笑。

他不明白。

他把这段戏看了很多遍,不知道错在哪里。
直到一位犀利的影评人直截了当的告诉杰克——

他的声音不被观众接受,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。

“你的时代结束了。”
曼尼,三个主角中唯一一个抓住有声片时代的人,也因为一场意外,不得踏入洛杉矶,匆忙结束了自己的电影生涯。

《巴比伦》这部电影,就像是《爱乐之城》遇上了《好莱坞往事》。

成名到过气,似乎就是一夜工夫。

风光一时的星光,似乎是昙花一现。

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,三个主角的人生在默片转型时期并不少见,很多明星和幕后人员在行业发展阶段纷纷掉队。

主角在历史上都有其历史原型。

杰克的故事取材自演员约翰·吉尔伯特,这位演员和片中的杰克一样,曾经多次结婚离婚,还和葛丽泰·嘉宝谈过恋爱。
现实里,约翰·吉尔伯特在转型失败后郁郁寡欢,加之婚姻的不幸福,他在38岁就死于酗酒引发的并发症。

而在片中,杰克事业失败后开枪自杀。
电影里,还有一位中国人角色朱菲。

默片时期曾吸纳了很多不同种族肤色的演员加入,20年代,30年代初期,亚裔演员在好莱坞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后面几十年还多。

这个角色取材自黄宗霑堂妹黄柳霜,她最着名的电影是和玛琳·黛德丽一起主演的《上海快车》。

在好莱坞日趋保守后,她不得不转战到欧洲和中国寻求机会,这和电影中的角色一致。
内莉这个人物是根据克拉拉·鲍改编的,这位女性成长于美国布鲁克林的贫民区,母亲是精神病患者,父亲是个酒鬼。
克拉拉是默片时期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,是IT Girl的鼻祖,形象性感时尚,受人追捧。

但同时,滥用药物、风流成性的流言也是她一辈子的困扰。

曾有制片人说道:克拉拉·鲍无论有多流行,她始终是过着低等生活,对好莱坞而言并不光彩。

在海斯法典颁布后,好莱坞为了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生活里,开始遵循一种道德化的外在形象。

戏里,庸俗淫乱的戏份会遭到审核。

戏外,好莱坞也开始一种新的社交方式,从荒淫无度的裸体派对转变为遵从道德风尚的上流聚会。

在《巴比伦》中,我们看到这种转变。

前几年,荒诞狂欢。
内莉既无法跟上有声电影的拍摄方式,也无法从上流社会中感觉到归宿感。

享受过极度的奢华人生,无法接受演员生涯的陨落。

她拒绝了曼尼组建小家庭平淡过日子的提议,自我沉沦,在34岁匆匆离世,最后一次成为小报的消息。
这部电影是达米恩众多作品里投资相当高的一部,它呈现了时代转型的史诗感——

一部转型时代的大制作是如何完成的。

预算失控,人员伤亡。

拍摄故障,各种争执。

导演,制片在一片混乱的bug中前行。
一位位演员的崛起和失落,他们无法掌握命运。

行业的发展和演员们的人生,交织着在银幕上上演,演绎成一档华丽又疯癫的好莱坞往事。

叙事很细密,角度很多元。

有人认为这也导致了电影表述得庞杂混乱,内容过满。
在今年诸多部对电影的情书中,《巴比伦》不一定最好,但一定是那部最不落窠臼,最狂热疯癫的。

达米恩导演擅长的浪漫化表达,为影片增色不少。

有一场戏,说的是拍摄电影时,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太阳下山的一刻。

男女主角掐准时刻,拥吻在一起,一只蝴蝶恰巧栖在了男主的盔甲上。

山峦隐见,落日余晖。

初入电影行业的曼尼看到了,不禁被这纯粹的美感动到泪下。
还比如,女主内莉人生中第一次拿到角色的邀请时,在冷清的派对中冲出门外,此时正值日出时分,淡紫色的光雾笼罩着天边。

她身着红衣向着朝阳挥舞,梦想如此简单,一切如梦似幻。

生活难道不美妙吗?
这一段段非常浪漫的瞬间,让很多影迷顿时梦回《爱乐之城》的感动。

拍电影的人,将身影置入历史长河,无论时间如何变换,在百年之后,再次相遇,演员们的感情仍能激起跨世纪的涟漪。

看电影的人,在电影之中感受另外的宇宙,好似在两三小时里体会了在别处的生活,世界依然有别的可能性。

人不能永恒,而纯粹的美可以。

演员们在时代的大潮中沉浮,化作浪尖上的闪光,之后消失。

而这闪光粼粼会留下来。

爱电影的人终会在光中相聚。



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