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榴杂谈

酒到死后方恨少

榴榴杂谈 2024-03-18 07:23 出处:网络 作者:一湾清泉编辑:@榴榴


酒到死后方恨少 

【墙都不扶就服你】35×350 纸本水墨|河夫作品


身为酒徒,一直念念不忘的酒故事,是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这几个,一个比一个精彩。

01
忏悔须及未死时


说某书生胆儿很肥,“每求见鬼不可得”。某夜,雨过月洗,书生命书童带上一瓮酒,走到荒山野坟间,向四面八方朗声叫喊:“山上的朋友,你们好吗?听得到吗?如此良宵,何不上来跟我整一杯?”

话音刚落,草丛中浮起磷火点点。再喊,便听得呜呜之声稍近,鬼影幢幢,一丈开外停了下来,踟蹰不前。书生舀了一大杯酒,往地上泼洒,幢幢鬼影都围聚过来,趴在地上,猛嗅酒气。一个鬼抬起头来,对书生说,这酒老香了,再整一杯呗。

书生一边洒酒,一边行使正当的采访权利:“不是听说人死后进入轮回吗,你们咋不去啊?”鬼说:“您有所不知,所谓轮回,就是善根尚存者得以转世投胎,恶贯满盈者永堕炼狱。我们这一拨十三人,四个是罪根未满,等着轮回,九个罪业太深,不得轮回。”

书生又问:“那你们怎么不忏悔求得解脱啊?”

鬼说:“忏悔须及未死时,死后无着力处矣。”忏悔得在还没死的时候才有用,死后想忏悔,根本就无处着力,忏不起来。

说着,酒洒完了,书生举起空瓮说,不好意思了各位,真没酒了,下次吧。鬼一听,各自踉踉跄跄走了。

其中有一个回过头来,对书生叮嘱道:“我们馋酒太久了,今天终得一醉,无以为报,送你一句,千万记住:忏悔须及未死时啊!”

引用

阅微草堂笔记
卷十·如是我闻


  飞万又言,一书生最有胆。每求见鬼,不可得。一夕,雨霁月明,命小奴携罂酒诣丛冢间,四顾呼曰:“良夜独游,殊为寂寞,泉下诸友,有肯来共酌者乎?”俄见磷光荧荧,出没草际,再呼之,呜呜相距丈许,皆止不进。数其影约十余,以巨杯挹酒,洒之,皆俯嗅其气,有一鬼称酒绝佳,请再赐。因且洒且问曰:公等何故不轮回,曰:“善根在者转生矣,恶贯盈者堕狱矣,我辈十三人,罪根未满,待轮回者四;业报沉沦,不得轮回者九也。”问:“何不忏悔求解脱?”曰:“忏悔须及未死时,死后无着力处矣。”洒酒既尽,举罂视之,各踉跄去。中一鬼回首丁宁曰:“饿鬼得饫壶觞,无以报德,谨以一语奉赠,忏悔须及未死时也。”


“忏悔须及未死时”,其实并不是说死后起不了忏悔之心,而是就算能忏悔,也没什么卵用,因为清算已经开始了。

02
饮酒宜及未鬼时


纪晓岚的房师(举人、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)孙端人,文章写得大气儒雅,酒瘾大,酒量也大,醉后文章更胜清醒之时。

孙曾在云南当督学,一天晚上,他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独饮,半醉半醒之间,看到一个人正眼勾勾地盯着他的酒壶,很馋酒的样子。孙知道肯定是鬼,也不怕,用手按住酒壶,逗他说:“今天酒太少了,请不了你。”那鬼一听,身影一哆嗦就消失了。

酒醒后,孙很后悔——能来要酒喝的鬼,肯定不是一般的鬼;愿意找我讨酒喝,也是把我当朋友了,可我却辜负了他一番美意。于是,第二天他又买了三大碗好酒,放在竹林中的一张小桌子上。过了一夜再看,酒一点也没少。孙叹道:“这个鬼不但风雅,还有傲骨,我只是逗了他一下,便不喝我一滴酒。”

他的秘书说:“鬼神真的能喝酒吗,好像只是吸吸酒气而已。”孙感慨地说:“然则饮酒宜及未为鬼时,勿将来徒歆其气。”所以说啊,想喝酒就得在还没做鬼的时候喝,别等到将来只能吸酒气。

引用

阅微草堂笔记
卷十一 ·槐西杂志一


  房师孙端人先生,文章淹雅而性嗜酒,醉后所作,与醒时无异,馆阁诸公,以为斗酒百篇之亚也。督学云南时,月夜独饮竹丛下,恍惚见一人注视壶盏,状若朵颐,心知鬼物,亦不恐怖,但以手按盏曰:“今日酒无多,不能相让。”其人瑟缩而隐。醒而悔之曰:“能来猎酒,定非俗鬼,肯向我猎酒,视我亦不薄,奈何辜其相访意。”市佳酿三巨碗,夜以小几陈竹间,次日视之,酒如故。叹曰:“此公非但风雅,兼亦狷介,稍与相戏,便涓滴不尝。”幕客或曰:“鬼神但歆其气,岂真能饮?”先生慨然曰:“然则饮酒宜及未为鬼时,勿将来徒歆其气。”先生侄渔珊,在福建学幕为余述之,觉魏晋诸贤,去人不远也。


以上两个故事,相得益彰:鬼告诫人说“忏悔须及未死时”,人告诫人说,“饮酒宜及未为鬼时”。

03
酒气散鬼气


某夜,屠夫许方挑着两瓮酒给人送到某地去。路上走累了,找了棵大树,靠着歇一会儿。这时月明如昼,许方正有点困,忽听远处传来呜呜怪声,打眼一瞧,一个鬼从荒冢中钻出来,就像传说中一样,青面獠牙,要多吓人有多吓人。许方下半身都湿了,又不敢跑,只能躲到树后,握紧手中扁担壮胆。

但见那鬼飘到酒瓮前,闻到酒香,乐疯了,手舞足蹈,开了瓮,双手举起来,敞开喉咙直灌。没多久,一瓮酒见底,鬼还没喝够,又准备打开第二瓮,没想到,开了一半,酒劲一上来,整个人,哦不对,整个鬼就那样抱着酒瓮瘫倒在地,不省鬼事。

许方见酒少了一瓮,怒了,又见这鬼除了长得丑,好像也没啥超能力,大着胆子,抡起扁担,劈头就打下去。

奇怪的是,扁担打在鬼身上,如中虚空。许方不断击打,便见那鬼完全滑到地上,三维变二维,二维又化成一团浓烟。许方怕它再有变化,继续打了百来下,那烟贴着地面,渐散渐开,颜色越来越淡,越来越薄,最后完全消失在夜色之中。

讲完这故事,纪晓岚说,鬼,其实是人之余气。凡是气,都会渐渐消逝的,所以《左传》说,新鬼大,老鬼小。这世上有不少人见过鬼,但从没听说见过远古时代的鬼,就因为那些年代久远的鬼都烟消云散了。而酒是散气之物,医生拿它来发汗驱寒。故事中的这个酒鬼,本来就剩没多少气,还喝了满满一瓮酒,阳盛阴衰,气不消才怪。所以,它并不是被许方打消的,而是被酒给灭掉的。

纪晓岚又说,他把这故事讲给戒酒的人听,那些人说,鬼擅长变化幻形,因为喝多了,只能任人暴打而毫无还手之力。你想想,鬼本来是让人害怕的东西,就因为喝了酒,反被人所困。人也一样,再厉害,一喝多都不好使,那些好酒的,应该引以为戒。

但是,好酒的人听到这故事,是这么解读的:鬼虽无形,却有意识,喜怒哀乐跟人没啥两样。像这鬼一样在一场大醉中消失,也是一种返朴归真,这是喝酒的最高境界了。比如佛说涅槃是极乐,芸芸众生怎么能理解。所以庄子说,世间万物,各有各标准,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,欢喜就好。

这逻辑,没毛病。作为一个好酒之人,当然给后一种说法点赞。如此时世,能在大醉中散气而尽,总好过醒而形聚苟活。

引用

阅微草堂笔记
卷二·滦阳消夏录二


  屠者许方尝担酒二罂夜行,倦息大树下。月明如昼,远闻呜呜声,一鬼自丛墓中出,形状可怖。乃避入树后,持担以自卫。鬼至罂前,跃舞大喜,遽开饮。尽一罂,尚欲开其第二罂,缄甫半启,已颓然倒矣。许恨甚,且视之似无他技,突举担击之,如中虚空,因连与痛击,渐纵驰委地,化浓烟一聚。恐其变幻,更捶百余,其烟平铺地面,渐散渐开,痕如淡墨,如轻穀,渐愈散愈薄,以至于无。盖已澌灭矣。

  余谓鬼,人之余气也。气以渐而消,故《左传》称新鬼大,故鬼小。世有见鬼者,而不闻见羲轩以上鬼,消已尽也。酒散气者也,故医家行血发汗、开郁驱寒之药,皆治以酒。此鬼以仅存之气,而散以满罂之酒,盛阳鼓荡,蒸铄微阴,其消尽也固宜。是澌灭于醉,非澌灭于棰也。

  闻是事时,有戒酒者曰:“鬼善幻,以酒之故,至卧而受捶;鬼本人所畏,以酒之故,反为人所困,沉湎者念哉。”有耽酒者曰:“鬼虽无形而有知,犹未免乎喜怒哀乐之心,今冥然醉卧,消归乌有,反其真矣。酒中之趣,莫深于是。佛氏以涅癅为极乐,营营者恶乎知之。庄子所谓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欤。”


04
人能偷鬼不能偷


最后这个故事发生在纪晓岚自己家。他曾祖母八十大寿时,宾客满堂,家仆李荣负责斟茶倒酒。这厮也好酒,趁人不备,偷了半瓮酒放到自己房间藏起来。半夜,李荣回去睡觉,刚进门,突然听到瓮中有打鼾声,奇了怪了,就猛摇那瓮。

这时,瓮中传来一个声音说:“老子喝大了,就想睡一会,可别搞我啊!”

李荣知道是鬼,怒了,摇得更厉害,瓮中的鼾声却越来越响。没辙,将手伸到瓮里,就想来一个瓮中捉鬼。那手一通乱抓,便见一个鬼头从瓮里钻出来,一出瓮口,越来越大,大到像蒸笼一样。

李荣胆儿肥,啪一声,一个大耳光就贴上去,鬼头被他一扇,连带着瓮滑溜溜乱转,越转越快,最后砰的一声,整个瓮爆开,里面一滴酒都不剩,鬼影也都不见了。

李荣跳脚大骂,把鬼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个遍。

正骂着,便听得梁上有声传下:“李荣你这王八蛋,许你偷酒不许我偷酒啊!行,既然你这么抠,反正我也喝太多了,把酒还给你吧。”

接下来这镜头有点重口味,如果您刚吃过饭,建议跳过别看,否则有什么不良反应,本号概不负责。

只见那鬼从梁上倒挂而下,双手掐住李荣脖子,张开血盆大口,哇一声,就将喝下的酒全都吐了出来。酸臭的呕吐物混着酒浆兜头而下,将李荣从头到脚淋了个遍。

真是见过恶鬼,没见过这么“恶”的鬼。

当然这是恶作剧之“恶”,或者恶心之“恶”。不过,纪晓岚还是认为,李荣自己先干了亏心事,被鬼这么整一下,也是活七八该。

引用

阅微草堂笔记
卷十五·姑妄听之一


  先曾祖母王太夫人八旬时,宾客满堂,奴子李荣司茶酒,窃沧酒半罂,匿房内,夜归将寝,闻罂中有鼾声,怪而撼之。罂中忽语曰:“我醉欲眠,尔勿扰。”知为狐魅,怒而极撼之。鼾益甚。探手引之,则一人首出罂口,渐巨如斗,渐巨如栲栳。荣批其颊,则掉首一摇,连罂旋转,砰然有声,触瓮而碎,已涓滴不遗矣。荣顿足极骂,闻梁上语曰:“长孙无礼(长孙荣之小名也),许尔盗不许我盗耶?尔既惜酒,我亦不胜酒,今还尔。”据其项而呕,自顶至踵,淋漓殆遍。此与余所记西城狐事相似,而更恶作剧。然小人贪冒,无一事不作奸,稍料理之未为过也。


故事说明,死后还是完全可以喝酒的。只是对一个酒瘾大的鬼来说,只凭时年八节亲人祭奠那点酒,沾唇都不够,就只能下手偷,为人所不齿了。

酒到死后方恨少。你看这些酒鬼,一个比一个可怜,可见“饮酒宜及未鬼时”是多么的正确。
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是不够的,失意时,更应该尽欢。用魏晋着名酒鬼刘伶的话说,就是:“死便埋我。”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