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榴杂谈

“资助了八年的女孩,大学毕业后决定去当家庭主妇”

榴榴杂谈 2023-04-05 10:28 出处:网络 作者:淦饮清钰编辑:@榴榴


01


这两天网上有一个很热闹的话题:一位非常好心的资助人(从文字描述来看应该是女性,如果分析错了在此道歉),从八年前一直在资助一个山村的女孩子,把她从初三一直资助到了大学毕业。

资助人的目的非常单纯而伟大,她希望这个女孩能够走出大山,开拓眼界,拥有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事业、自己的幸福。

所以,资助人在这八年里非常的尽心尽责,甚至在自己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的时候,也坚持资助女孩,几乎是将自己的收入和女孩平分,让人极为敬佩。

但是这个女孩大学毕业以后,选择了一位比她大13岁的、经济条件很好的男人结婚,还说因为丈夫想要孩子,所以她准备当家庭主妇,“尽快生几个孩子”。

资助人对于这样的结果,表现出了失望和沮丧,认为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本来是想给女孩传递一种“自强、自立”的态度和理念,但是女孩却选择了当家庭主妇,尽快生几个孩子。

当然,资助人非常有素质和教养,她并没有直接对女孩表达这种情绪,而是选择了匿名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失望。

不出所料,网上的讨论很快就分成了两派。

一派认为资助人管得太宽了,不要认为她出了钱就能干涉甚至安排别人的人生;另一派认为女孩子辜负了资助人的爱心和金钱,选择了和“自强、自立”相反的一条道路。

02


其实看完了这个事件本身,对于两派的观点都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触,感觉到的是一个词——欣慰。

真是如此,对资助者和被资助者都感到欣慰,至少这是一对非常有素质和教养的资助者和被资助者。

资助者心里有些失望和沮丧,但是丝毫没有恶语相向,也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,她表示今后依然会继续自己的资助行为,帮助更多的女孩子走出大山、改变命运。

女孩其实也感觉到了资助者、甚至可以叫“恩人”的失望,她也没有蛮横不讲理地表现出任何情绪,表示愿意将这些年接收的赞助退还给资助者。虽然被拒绝了,但是这种态度至少是相当不错的。

从她们两个人的身上,我都看到了我此前在作文里多次渴望的一种品质:体面。

体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体面地照顾对方的情绪,体面地坚持自己的决定。

只能说,这八年来,资助者没有白白付出,女孩也没有白白受惠。

03


这件事情的矛盾焦点,并不是在于资助者有没有权力去干涉被资助者的人生,而是一个目标层级的问题。

资助一个孩子,其实是有三个层次的目的的:

第一个层次,是帮助被资助者解决眼前的困境,包括孩子的求学问题、生活问题、就医问题,等等等等。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这位资助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,女孩顺利地迈过了“初三毕业就终止学业”的这一道大山女孩的坎,顺利走出大山,大学毕业,还组建了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差的家庭,她八年前的“眼前困境”已经不存在了。

第二个层次,是帮助被资助者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、一个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,说白了就是改变她以前被预定的人生轨迹。其实这个层次也算达到了,你不能恶意地判定一段“郎财女貌”的婚姻就一定是功利的、不幸的、危险的、甚至是不道德的,从女孩的表述来看,她很喜欢这段婚姻,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段婚姻里,任何人都不能诅咒式地判定她的婚姻不会幸福。

第三个层次,就是通过自己的资助行为,改变更多的人的命运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拯救世界”。请大家不要嘲笑这种说法,这是很多坚持“做好事”的人心里最质朴、也是最崇高的一种想法,尽管他可能不自知,但是他的潜意识一定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、更多的人受益,最终改变这个世界。

04


所以,问题的矛盾就在于,在反对者的心里,在这条本来可以形成循环的三个层级里面,最后的一根链条断了。

资助者的耗时八年、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的爱心传递到这个地方就卡住了,本来应该在女孩身上闪现的“示范作用”或者“链条作用”消失了,让资助者只能重新开始。

人生没有那么多八年,人的爱心也可能被消磨,他们担心的是这个问题。

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这么沮丧,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意识: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,至少这个女孩走出了大山、读过了大学、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,这本身就是一种很让人暖心的回报。

没有必要去苛责这个女孩的选择,也没有必要去嘲讽资助者的失望,她们都是做得很好的人,尤其是资助者。

当然,这件事情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结局:这位被资助的女孩,虽然暂时性放弃了自己的职场事业,但是她可以用另外的方式,将资助她八年的好人的链条接上来,把爱心传递下去。

这句话根本不是一个建议,也不是一种绑架,一切主动权都应该在这个女孩手里,做,或则不做,她都是一个人格独立的女孩。

在此祝福她,并为她能够享受到的幸福而感到欣慰。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