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榴杂谈

2024聊移民

榴榴杂谈 2024-02-21 17:30 出处:网络 作者:兔兔小火炉编辑:@榴榴
蕨代霜蛟|2024聊移民

2018年点位上,上海人的自我感觉普遍是极其良好的。这里没有一点夸张:
当时在我周围,大家聊起移民→
1. 没出息的才会去日本。
2. 实在没办法了,可以去泰国。
简而言之→人生失败去日本、人生保底有泰国。
赢家呢?赢家自然首先是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的,那才是真·牛逼,其次则是北美or英联邦。应该说去德国也有点被上海人看不起,why?because去德国留学不要钱,都是穷人去的,还要学一个无比繁杂的、出了欧洲德语圈之外就基本没用的德语,简直就是You More Bean。

我当时就一直觉得蛮搞笑的,但只是在内心,自己做好自己的准备、加快行动,不要说,说出来就容易陷入争论,争论不会有任何结果,反而会被人觉得故装个性、独树一帜,虽然我自己也是土生土长上海人,出生杨浦区平凉路八埭头(儿时最大爱好是骑在一个舅舅的肩膀上一直往南走啊走的,走到黄浦江边,我就可以坐在那里一直看着黄浦江觉得好舒服、好惬意哈哈)但就觉得那种氛围很浮躁、很莫名傲气、过于玫瑰芬芳,不真实、会破灭。那时候的问题好像不是卷,而是自信爆棚。此现象绝非上海独有,我常去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都有这个倾向,只是表达风格可能有所差异,感觉上北京更加厉害,走进星巴克里都在聊风投,就算不了风投说话口气里似乎每个人都认识几个关键人脉,只要牵线搭桥理顺了这些人脉,人生即便不是财富自由也会很快有第一头桶金的样子。魔幻。

我因为一些原因(微博是重要原因之一。我觉得微博很重要,微博像是一个前哨淋巴结...),秋江水寒鸭先知,我内心一直有一种强烈的不安。我觉得我需要早点行动。我完全不觉得在国内混得好才是最好,虽然当时很多上海人不假思索地如此坚信。在我眼里,人生唯一金标准是自己觉得自在快乐,国内还真不是,别的不说→不确定决定了稳定的自在快乐是不存在的。而不确定性在增加。但当时我身边很多上海人,就算真有润的念头,也只是淡淡的没有明确具体时间表的,觉得至少也要在国内把钱赚够之后再体体面面出发才是硬道理。今日,其中很多人悔成了肠青树。

北美英联邦当然好,我完全认同。但这个好,是带有诸多未经调整偏差的一般论,在个人层面上是高度因人而异和不确定的。
未经调整的诸多偏差是什么?举个例子,过去5年间,我的工作有相当部分涉及到赴日癌症治疗的咨询。这里有个问题我向来会对咨询的客户完全坦承:东京头部大医院的癌症治疗效果(5年相对生存率)在海外前往就诊的病患实绩上很好看,远比国内一般数据好看,也常常比日本国内数据还好看。但千万不能对这个成绩囫囵吞枣,天然认为得癌了就一定要去日本(或者美国or其他医疗发达国家)去治疗,就是好啊就是好。原因在于,日本医院对于海外病患的筛选是极其精细严密的。具体很复杂,简而言之→被筛选后能够前往治疗的,本身预后就更良好。这不是说去日本等西方国家治疗癌症是扯淡,因为在国内有可能你本来有机会预后良好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搞砸、万劫不复,而是说若不对细节进行调整,认知容易产生严重偏差,严重偏差会严重提升你的成本、拉低你的体验。

回到润上,假如你不分析自身特性与现状,你不真正向内心求索,不知不觉中你的ROI很容易变差,容易有说不出的苦→未必是面子问题,而是就算说出来,没有认真分析并经历过的人,会无法理解你的痛苦。

在我身边, 过去5年里有去美国成功的朋友、有去美国不成功的朋友,成功的,符合调整因素。不成功的,是无视这个因素而前往的。
去加拿大的也一样,去那里不成功的明显更多,痛苦在3个关键点上:
1. 生活成本远比想象高。
2. 收入体面的好工作难找。
3. 冬季漫长苦寒,难熬。
样本量还真不少,你懂的:2022的春天之后的上海,一度简直百花齐润。

无视细节因素而失败的,无一例外有这样的共同点:
1. 无视or低估越来越高涨的润北美&英联邦基础成本。
2. 知道成本,却低估了就业难度,低估了不同土壤存在不同卷法。异国他乡也许没有中国的卷法,但不等于没有中国没有的卷法。
3. 对自己认知严重不足。包括对于自己的年龄、能力和适应力的误判。
4. 无法独立收集信息、独立思考、独立研判,容易受到周边影响。这一点似乎在上海人中特别多→一些人觉得北美英联邦才有面子,人家都在往那里钻,自己不往那里钻就似乎日暮途穷、末日在前。至于为什么别人钻自己也必须钻,自己和别人一样吗?不考虑。另一些人是懒,觉得北美英联邦只要讲英语就行,不用另外再学一门语言。殊不知只要讲英语和英语能讲好,水平足够能用完全两回事,一些情况下难度甚至可能超过再多学一门语言到普通程度。以及,只讲英语就可以意味着更高的准入成本,更严重的千军万马独木桥,正如同到新加坡甚至可以只讲中文,但成本一定会另设价格标签来清晰展现。这些本来不是应该考虑,而是必须考虑。再有一些人,是不愿意观察其他国家却很愿意莫名形成刻板印象,比如对于日本,就觉得日本人坏或者虚伪,不可能交往和融入,殊不知这种洗脑会令人错过很多日本横盘了30年之后越来越显现的机会。或者对于泰国,觉得那种地方很低级很第三世界,殊不知泰国其实很舒服,一些角度上的生活体验可谓极佳、无可替代。

上述所有,究其本质就一个:润之前,没有真正问自己到底要什么、适合要什么、能要什么。再说到底,是对自己不了解,或者懒得了解自己,希望依赖别人的路径来轻松一些。这样的润法其实相当的risky,因为多数人出国后才发现,啊!原来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如此特立独行啊!O(∩_∩)O

0

精彩评论